4006-456-766

training@51cctr.com

你所在的位置:管理文库 > 客户服务

客户服务
请先用AI提升人工客服的幸福感
发布于:呼叫中心培训网  点击数:104  更新时间:2025年-08-15

      自2024年开始,AI便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,各种AI应用、智能体层出不穷。毫不夸张地说,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,无论是速度,还是社会关注度都前所未有。也正是由于这两年AI的迅猛发展,导致“人工客服将会被智能客服取代”的声音甚嚣尘上。客服从业者们都开始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,生怕哪天自己就会被毫无征兆地抛弃掉。

      平心而论,AI的发展确实很快,受大环境的影响,相关方迫切地想要用AI去改变现有的服务方式,以实现降本提效是可以理解的,但任何技术的迭代和发展,其核心都是为人类提供服务。AI只是一种工具,它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谁,而是为了让大家生活得更便利、更幸福。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电灯、汽车、飞机,这些发明最初也曾引发争议——有人质疑电灯会破坏自然作息,汽车会威胁传统运输业,飞机更是被视为“不切实际的幻想”。但历史证明,这些技术并未淘汰人类,反而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、地域限制中解放了出来,并且催生了全新的职业和产业。

      除此之外,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思维误区,觉得客服的工作门槛很低,所以人工客服很容易就会被替代掉,包括很多客服从业者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
      记得曾经问过一位客服同学,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客服这个岗位?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,因为感觉自己也没有什么特长,不知道能做什么,只有客服的门槛比较低,当时选择客服这个工作,确实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项了。

      紧接着,我又问了她另一个问题,那你觉得想要把客服这个工作做好容易吗?她毫不犹豫地摇摇头说:“一点也不容易!”

      在大部分人看来,客服类的工作不仅入行门槛低,相对来说还显得没那么有技术含量,似乎谁来做都可以轻松上手。因此,随着AI时代的到来,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就是:能不能淘汰掉人工客服,让所谓的智能客服去取代人工客服的工作。

      事实上,大家有这种感觉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。基础性的服务岗位,对学历的要求较为宽松,短期内可以通过培训掌握大部分业务,再加之服务行业需求旺盛、招聘规模大,容易让人产生“轻松就能进”的印象(2024年服务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为55%左右)。但我相信,只要有人做过客服工作,哪怕只有一天,都不会觉得容易。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销售,有时候服务和销售还真是如出一辙,你想找个销售类的工作并不难,但当你真正落地去执行的时候,并且想要把销售这份工作做好却极为不易。

     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,有一定经验的客服工作者都知道,客服工作不是简单地码字、接电话,它所体现的技术含量,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。

① 情绪管理能力:面对用户抱怨、辱骂,以及一些无理要求时需保持克制,长期情绪上的高压,还容易导致心理问题。

② 应变与沟通技巧:遇到突发问题,以及用户描述不清晰等情况,需要快速定位用户需求,用高情商化解矛盾,而非机械性地回复话术。

③ 多任务处理能力:特别是在线客服,不仅要同时应对多个咨询窗口,还需要高效切换后台页面,并且确保执行过程中不出错。

④ 专业的知识储备:金融客服需懂得基础理财知识,电商客服需熟悉退换货规则,政务热线的工作人员需熟知相关行政规范,行业专业属性越强,所涉及的门槛越高。

     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,你还会觉得客服的工作轻松吗?

      从经验上来看,客服工作者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压力,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焦灼的状态下,对服务质量,以及公司利益都会产生负面影响。

     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,相关数据显示:客服工作者,睡眠时长≤6小时的比例达35% - 45%;岗位离职率高达30%,居各岗位之首,新员工(工作3年以下)中,1年内的跳槽率为57.23%;其中重复性问题(如订单查询、退换货流程)占比约40% - 60%。

      以上的这些数据更是将客服工作者的压力进一步具象化了。所以,希望企业的管理者,在思考如何运用AI降本增效的同时,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考量,比如:“如何通过AI减轻客服工作者的压力,进而提升这类岗位的幸福感”。

      如果从这一角度思考,可能有些人又会问:服务工作充满了复杂与挑战,当下的技术还没法全面缓解客服接待时的压力怎么办?那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些局部入手,做一些小而美的改善呢?

      比如说,被很多客服同学嫌弃的晚班制度,有些公司甚至还会有通宵班,这无疑会对客服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挑战。现在有了智能客服,可不可以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,晚上10点之后采用智能应答的方式解决用户问题。如果这一时间段,只有零星的咨询量,是否还可以考虑以“自助工单”的方式收集问题,等到次日再统一处理。

      再比如说,遇到突发问题或者疑难问题时,往往令客服头疼的不是业务本身,而是来自用户激烈的言辞攻击,是否可以通过AI自动识别技术,自动过滤掉一些用户辱骂的言辞,减少客服因处理复杂问题而产生的情绪波动。

      还有针对重复进线的用户,特别是那些已经重复进线多次,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的用户。当客服面对这类用户时,不仅要边翻看之前的会话记录,还要耐心安抚用户几近炸裂的情绪。是否可以通过AI技术自动抓取并整理之前的处理痕迹,例如:

      x月x日,用户来访咨询质量问题退回;由于超过退货时效,沟通后用户不认可,xx客服提交工单特殊申请退货;x月x日,工单特殊申请通过,退款入口关闭,需用户配合提供收款账号。

      这样一来,之前的处理脉络便清晰可见,不需要客服再去将先前的会话记录、工单、服务小计重新翻看一遍,才能帮用户解决问题了。

     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,“用AI提升客服幸福感”绝对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每个企业都可以落地的行动。我们与其纠结智能客服能否完全替代人工,不如先解决那些令客服头疼的具体问题。这些改变不需要颠覆性的技术,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客服们减轻压力。就像给长期负重的人卸下沙袋一样,AI处理的恰恰是客服工作中最消耗耐心的部分:熬夜伤身的排班、突如其来的语言暴力、混乱的信息检索。只有把这些机械性、重复性、高负荷的工作交给AI,客服人员才能腾出手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:安抚情绪激动的用户,设计更贴心的服务方案,甚至有时间参加培训来提升自己。

      在我看来,AI在服务中心真正的价值,不在于“如何省钱”,而在于“如何养人”。当客服不再被琐事羁绊,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热情才会真正释放。试想一个总是被晚班折磨的客服,和一个有着正常作息、能够获得更多成长机会的客服相比,谁更能带给客户高质量的服务?技术或许无法消除所有压力,但至少能够让这个职业少些煎熬,多些温度。用AI去守护我们的服务者,或许才是智能时代最有智慧的选择。


电话:010-82794120

邮箱:邮箱:ciig@ciiglobal.cn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B座

关注我们

关注公众号

官方微博

版权所有:北京易训天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@ 2024 京ICP备11026241号-5

北京易训天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